首页|评审专家登录|被提名人登录

首页  >  新闻中心  >   树兰文化

推动中国医学学科的

发展和人才培育

联系我们contact

0571-87231858

欢迎致电树兰基金

树兰文化

贺福初院士:第三届树兰医学奖获奖者

2017-04-12



[教育和科研经历]


       贺福初,蛋白质组学家。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现任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是人类蛋白质组计划国际执委会成员、亚太蛋白质组组织主席。他是我国蛋白质组学的主要奠基者与学术带头人,在国内率先引进并建立蛋白质组学支撑技术平台,相继开展胎肝、成人肝、肝癌、细胞分化、凋亡、SARS等相关蛋白质组研究,为重大疾病的防诊治提供了新思路新策略。倡导并领衔了人类第一个组织、器官的“肝脏蛋白质组计划”,领衔实施“中国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率先提出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的科学目标与技术路线,领导揭示了人体首个器官-肝脏的蛋白质组及其连锁图。曾获国家级奖励6项,省部级一等奖8项。


[主要学术贡献]


       贺福初是我国蛋白质组学的学科带头人,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领域做出了贡献,对重大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
       他发现了“发育相关进化”、“协同进化”、“协调进化”及“分子减速进化”等规律性现象;发现并克隆肝细胞生成素、揭示其基因调控机制、研制其重组品,发现其受体及其两条信号转导通路;建立了人胎肝最大规模、最系统的基因与蛋白质表达谱,从中发现500余种人源新基因、新蛋白质;发现中国人群常见的肝癌、肺癌、食管癌及鼻咽癌等恶性肿瘤及慢性肝炎等的易感基因10余种;倡导并领衔了人类第一个组织、器官的“肝脏蛋白质组计划”,这也是中国第一次领导大型国际合作计划,Nature、Science等国际著名杂志给予首肯。领导揭示了人体首个器官-肝脏的蛋白质组及其连锁图。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6项。获美国发明专利1项,中国发明专利24项,国家新药证书1项。主编专著6部、主译专著5部。在Nature, Science, Nat Genet (3), Nat Cell Biol (3), Nat Med (3), Nat Biotechnol, Nat Methods, Nat Commun(2)等国际著名刊物发表论文260余篇。现任人类蛋白质组计划国际执委会成员、亚太蛋白质组组织主席、“中国人类蛋白质组计划”首席科学家等。培养了一批成绩优异的科技工作者。


[心路历程]


       贺福初出生于湖南安乡县大罗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78年,全国第一次高考统考,他以常德地区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被复旦大学遗传专业录取。由于信息的匮乏,懵懂无知的他错把“遗传”当作“育种”,加之受当时“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普遍认知的影响,他并未意识到机会的难得。专业的不如意让他对未来充满了无奈与迷惘,多次尝试申请调换专业,甚至很少专心地上遗传专业应修的基础课,一有时间就钻进图书馆自学数理统计、概率论、量子力学,听物理、数学相关的课程。偶然一次机会,他参加了班里组织的谈家桢先生的讲座。谈老先生循循善诱、娓娓道来的一席话,将遗传学、DNA等精义和盘托出,这对迷惘的他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虽不能说自此爱上了遗传学,但冥冥之中让他触摸到了遗传学真正的金钥匙,感受到了它的博大精深、经要妙思。在2008年9月谈老百年华诞庆典上,他回忆起这段经历:“浪子自此回头、游子从此埋首。三十年后顿首,多谢恩师,多谢师祖!”随即全身心投入,毕业前几乎遍读了当时生物系图书室所有的图书与杂志。1979年,初生牛犊不怕虎,年仅17岁的贺福初提出了统一解释细胞分化、衰老、癌变的“发育因子假说”。
       1988年,在我国著名实验血液学家吴祖泽先生的资助下,贺福初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主要从事人胎肝来源新型细胞调节因子的发掘及其性能研究。他放弃了所有业余时间,天天泡在实验室,几年的工作积累,一千多篇文献的沉淀,从进化的角度,对上万个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引发国际论坛强烈反响的四条“分子进化规律”。专家认为,这些规律突破了达尔文进化理论的局限,在世界上首次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对发育与进化的相关性提出了新的认识。在上述规律的指引下,贺福初同实验室其他几位有志之士,克服重重困难,先后建立了人胎肝转录组,从中首次克隆并鉴定了新的人类蛋白质编码基因870个,完成人粒系集落刺激因子重组品的研制,发现、克隆并命名了人肝细胞生成素(HPO)并进行系统研究,证明其是当时唯一特异刺激肝脏再生的细胞因子,率先研制出重组人HPO。工作发表后被本领域权威刊物Annual Review of Cell & Developmental Biology等广泛引用。HPO是第一个由我国独立发现、命名且获得国内外完整专利的人源生长因子,第一个被证明通过与转录辅助激活因子相互作用并激活AP-1通路的生长因子。HPO两条信号转导通路的发现填补了ERV/HPO整个家族信号转导研究的空白。
       四条“进化规律”发表后,1993年,刚过而立之年的他获得了“全国首届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的称号,颁奖会上,贺福初代表所有获奖者执笔起草了一份倡议书,引起强烈反响:“我们属于人类,应无愧于众生;我们属于新的世纪,应无愧于历史;我们属于医学,应无愧于‘白衣’的圣洁;我们更属于腾飞的中华巨龙,应无愧于生养我们的这方热土!”
20世纪末,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实施,贺福初敏锐的感到,蛋白质组学研究将开启生命科学新的征程。早在1997年,他便开始密切关注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发展,1998年年初,贺福初在实验室胎肝转录组已有工作的基础上,自行组装仪器、搭建平台,做起了肝脏蛋白质组学的工作,通过与分析化学家合作,在国内率先引进并建立了蛋白质组学的支撑技术平台,相继进行了胎肝、肝癌、细胞分化、凋亡、SARS等相关的比较蛋白质组研究,将蛋白质组学这一全新的技术与学科引入了中国。2001年12月,年仅39岁的贺福初有幸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也无意间成为中国大陆1957年以来最年轻的院士。荣誉伴着鲜花和掌声一起涌来,他却丝毫没有觉得轻松,愈发感到沉甸甸的担子和未来更艰辛的跋涉。深知“成功”来之不易,他在发表当选感言时说:“超越是卓越之矢,卓越是超越之的。”而这句话,也正是他毕生要坚守的信念。
       实验室慢慢发展起来,贺福初也随着她一起成长。荣誉获得了很多,奖励也拿到不少。可怎样在国内乃至国际占据领衔地位,他开始把重心聚焦到新兴的蛋白质组学上。2002年,在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NIH举办的“人类蛋白质组计划”国际研讨会上,贺福初利用争取到的3分钟发言时间,提出“两谱(表达谱、修饰谱)、两图(连锁图、定位图)”和“以器官为中心”的整体策略,给全世界蛋白质组学专家投下一枚重磅炸弹,引起了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同时倡导启动了人类第一个组织、器官的蛋白质组计划——“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HLPP)”,于是有了后来的香山国际会议。同样是利用争取到的15分钟茶歇时间,会上他回答了HLPP的五个W问题:为什么做(why),做什么(what),怎么做(how),什么时候做(when),谁做(who)。所以当时他的报告题目是WWWWW.HLPP.HUPO。香山会议最后形成的三个决议、一个建议全部在同年11月召开的首届国际蛋白质组大会上讨论通过,而他被推选为该项国际计划的首任执行主席。客观地讲,“两谱两图”的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接受,国际人类蛋白质组计划正按此框架发展,对此,Nature、Science等国际著名刊物给予了高度评价。后来,他带领团队顺利开展了HLPP,成功构建了以肝脏为代表的人类器官蛋白质组精细组成及其功能网络,揭示了人类第一个器官(肝脏)的蛋白质组;以肝脏为模型,揭示了器官内实质细胞与非实质细胞的分工原理;构建了人类首个器官(肝脏)的蛋白质连锁图,首次从相互作用网络角度阐释了人类器官的功能调控特点,并成功预测了一批蛋白质的重要功能和疾病相关性;在此连锁图基础上,开展了p53子网络的研究,发现KRAB型锌指蛋白Apak能选择性抑制p53介导的凋亡,进而发现了一个在人类蛋白质组中多达400余成员的超家族,从中鉴定出一批新的p53特异调控分子,国际权威赞誉其为肿瘤研究、药物研发打开了一座“宝库”。
       与此同时,为推动HLPP计划的顺利实施,2004年,贺福初创立了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2005年,牵头组建了当时国内最大的蛋白质组研究专业化基地—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投入使用后即被HUPO确定为HLPP国际执行总部,成为国际瞩目的蛋白质组学研究重镇;2007年开始筹建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09年正式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2011年在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获优,2012年再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013年,牵头的中国人类蛋白质组计划正式启动;同年,团队历经十余年的拼搏与付出,终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2015年,承建的国家基础科学设施-凤凰中心试运行。
       科研事业的薪火相传史上如此,未来依然。年轻时的贺福初曾得到两位大家的真传,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在兼任一些行政职务,科研、管理几乎占据了他的生活。虽然忙碌,但他没有忘记自己是名老师。无论多忙,每个季度都坚持抽出一个周末和实验室的老师、学生坐在一起,讨论课题,讨论科研,讨论人生。遇到实验进展不顺利的学生,他也会言辞犀利的道出要害;学生中不乏富有灵气的年轻人,每每此时,他都像回到了三十年前的青春岁月,与大家一起陶醉于科学事业。“每个领域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珠峰,我们首先要找到它,并要以它为起点,爬上去,再站起来,这就是登峰造极。科研也一样,首先要牢牢把握这个领域的珠穆朗玛峰,随时掌握领域的时代制高点;然后爬上去,努力掌握它的灵魂,站在它的制高点上。任何领域想要爬上珠峰并不容易,因为高处不胜寒。位置越高,氧气越稀薄,外在可以助你的东西也越少,越需要依靠你的体力,你的意志,你的灵魂去完成。芸芸众生,绝大多数人是爬不上珠峰的,我们更要冒着失败的危险。登上珠峰不易,想要站起来更难。那才是真正的新的珠峰。只有伟大的科学家,才能凭借巨人的肩膀取得新的建树,成就新的境界!”已是知命之年的他,时常这样鼓励学生,同时也在提醒自己。只有不甘于平庸,才有可能做到卓越。他常说,我的人生之路才走完一半,前半生没有虚度,也希望后半生同样精彩,未来的路还很长……


[代表性著作]




[获奖者贺福初院士风采]





[提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