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审专家登录|被提名人登录

首页  >  新闻中心  >   树兰文化

推动中国医学学科的

发展和人才培育

联系我们contact

0571-87231858

欢迎致电树兰基金

树兰文化

第四届树兰医学青年奖获奖者:杨仕贵教授

2019-01-11




[教育和科研经历]


       杨仕贵(1977.10.24 —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传染病流行病学专家。生于安徽省庐江县。200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内科学(传染病)专业。他对确定当前中国传染病流行综合特征以及2013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感染来源等重大科学问题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主持国家级项目及重大项目子课题等项目9项,参与创建涵盖2100万人口及重大传染病的信息云平台,参与国家“中国人工智能2.0规划建议研究”报告编写工作。以第一或共同第一作者在Lancet、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等杂志发表论文16篇,影响因子累计达115,曾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现为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青年委员、浙江省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委员、浙江省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应急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学术贡献]


       主要学术成就和贡献如下:
一、系统阐明了SARS后中国45种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演变。发现我国手足口病,乙肝和结核病发病率最高,丙肝增长最快,在儿童和男性传染病总发病率较高,我国总的传染病发病率逐渐上升,但在2009年后呈现趋势转折,研究确定的中国最大疾病负担的传染病和防控人群优先顺序,为政府部门提供了重要指导。
二、创建了乙肝大数据时空预测和乙肝疫苗人群免疫屏障模型,证明乙肝疫苗接种覆盖率需达到64%才能建立人群保护性免疫屏障,为我们国家乙肝防控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三、通过研究证实,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比由医疗机构开展流感病原学检测可以更早地明确病毒性传染病诊断,提出医疗机构要加强流感等病毒性传染病病原体的检测能力,可以有效实现早诊断,降低病毒性传染病病死率。
四、还证明活禽市场是人类感染H7N9主要源头,并提出关闭活禽市场以控制传染源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扩散,研究结果为H7N9禽流感防治措施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心路历程]


        我于2006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攻读传染病学博士学位,有幸师从于李兰娟院士。博士学习期间,我在李院士创新性思维、敏锐眼光的潜移默化熏陶和感染下,坚定地走上科研之路,在她的悉心指导下使我在科研中不断地成长。2009年博士毕业后,我留在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继续从事传染病防治研究工作,在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平台中,在李院士的指导下,我有幸接触传染病研究领域的前沿,并承担了多项国家级项目,使我的科研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并在重大传染病大数据分析模型研究和新发突发传染病流行病学防控研究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新发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方面,2013年春季我国突发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对于一个新的传染病来说,它的传染源是什么?传染源分布在哪里?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有效控制疫情?为了第一时间弄清这几个关键科学问题,李院士迅速反应、顶层设计,带领我们开展了病原学、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治等多方面深入研究,我在李院士指导下参与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流行病学研究。为了查明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感染来源,我到过养猪场、去过养鸡场,到过活禽交易市场,走过杭州大大小小的农贸市场,不仅给人采样,还要给猪采样,也要给鸡、鸭、鹅,鹌鹑、鸽子等采样,采集各类标本数千份。最后进入P3实验室,进行病毒的培养、分离和鉴定。通过研究证实医疗机构开展流感病原学检测可以提高早诊率,降低病死率;然而当前这些检测是由疾控中心来完成的,诊断一般要延迟1-2天。因此,我们提出医疗机构要加强流感等病毒性传染病病原体的检测能力。同时,我作为主要参与者之一,通过将分离的病毒与已建立的病毒序列数据库比对分析,发现从患者体内分离的病毒和从鸡体内分离的病毒基因序列同源性高达99.4%,并进一步从流行病学、血清学和分子病毒学方面均证实了活禽市场是H7N9病毒源头,并第一时间提出关闭活禽市场等措施,迅速控制了疫情,实现了精准防控, 避免了向全国播散的灾难,大幅度减少了经济损失。研究结论为H7N9禽流感防治措施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成果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LANCET、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Scientific Reports等杂志发表。WHO驻华代表蓝睿明博士评述:中国应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疫情的行动非常及时、有力和专业。
       在重大传染病大数据分析模型方面,建国后我国传染病疫情趋势出现显著变化,然而当前我国哪些传染病危害最大?哪些人群受累最为严重?哪些地区传染病疫情突出?只有对我国传染病发病谱和流行特征作出精准判断,才能科学地制定我们国家传染病防控策略。自从十一五以来,我们在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的支持下,在全国12个省市的建立了覆盖3000万人口的示范区,并创建了涵盖乙肝、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筛查数据的电子健康档案信息云平台。通过采用统一诊断标准、检测方法、干预措施、数据采集及质量控制,最终收集了4500万份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实现了对传染病防控过程的监控及结果的初步评估,对大数据的清洗和校正、各种复杂异质的传染病大数据统一整合和上传,对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的数据分析决策,实现居民利用电子健康档案进行自我健康管理。同时,我们进一步整合了近10年来我国45种传染病的报告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挖掘,系统阐明了SARS后中国45种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演变。发现我国手足口病,乙肝和结核病发病率最高,丙肝增长最快;儿童、男性及边远边界地区传染病总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我国总的传染病发病率逐渐上升,但在2009年后呈现平稳趋势。此外,我们还创建了乙肝大数据时空预测和乙肝疫苗人群免疫屏障模型,首次发现20岁以下人群乙肝HBsAg携带率1.51%,而与20岁以上人群的乙肝HBsAg携带率在6%以上相比,20岁以下人群乙肝HBsAg携带率已经出现了显著降低,不仅提示了我国1992年实行乙肝疫苗儿童计划免疫政策以来对我国乙肝控制发挥了巨大作用,还提示在未来5-10年乙肝母婴传播将出现显著减少;分析模型进一步提示乙肝疫苗接种覆盖率需达到64%才能建立人群保护性免疫屏障。研究成果发表在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Scientific Reports、Medicine等杂志,为我们国家制定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成果获得了国际同行好评。例如,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医院Gibney教授发表同期述评“在中国这样超级大国中,确定最大疾病负担的传染病及其影响最大人群是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该研究描绘了当前中国传染病流行综合图卷,公共卫生决策者应采用这些结果,以确定疾病和人群优先顺序。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Robert教授认为“该研究结果详细描绘了中国传染病流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政府部门提供了重要指导”。
       回首十余年的科研道路,感恩李兰娟院士和郑树森院士为我提供了优越的科研平台和他们给我的悉心指导!他们渊博的学术、创新的思维、严谨的科学态度孕育着我不断成长,尤其是李院士对传染病防治事业的满腔热忱,高瞻远瞩、敢为天下之先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不断前行。在李院士指导和支持下,通过传染病重大专项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课题的实践,我初步建立了两个主要研究方向,第一个是重大传染病大数据分析模型研究,第二个是新发突发传染病流行病学防控研究,两个方向均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课题资助,在未来研究中,我将围绕这两个研究方向,进一步开展禽流感病毒突变规律研究和传染病预警预测模型研究,并加强学科交叉研究、加强国家间的学术交流,不断拓宽传染病防治研究新视野。



[代表性著作]





[获奖者风采]





[提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