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团队核心成员,分别完成全球首例5C远程机器人手术动物实验和多点协同5G远程机器人手术;论证战创伤远程救治手术的可行性。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能够获得第十届树兰医学青年奖,我感到非常荣幸,这次获奖是对我过去临床和科研工作的肯定,也将会激励我在未来的从医道路上突破更大的临床难题去造福更多的病人。我非常感谢树森·兰娟院士人才基金和评审委员会对我的褒奖和肯定,也感谢各位同仁对我的帮助和关心。
时光流转,1996年的那个夏天,我怀着对军队和医学的双重热情毅然投身军旅,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五年的本科学习,浩瀚的医学知识让我沉迷,一众帅气潇洒的外科教员也让我崇拜,我暗暗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出色的外科医生。2001年,我以专业总评第一名的成绩保送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长海医院微创外科专家郑成竹教授,正式步入微创外科领域。郑教授以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开阔的思维方式,对腹腔镜胃肠手术的操作步骤和技术进行改进,并将微创技术引入我国减重外科的新领域。在三年的学习与实践经历中,我对微创外科学的优势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让我将目标转向当时微创外科的“深水区”——肝胆胰外科。2004年,我有幸加入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刘荣教授团队,刘老师作为国际知名肝胆胰肿瘤外科、腹腔镜和机器人外科专家,带领团队建成世界最大肝胆胰机器人手术中心,并建立了完整的肝胆胰腹腔镜和机器人技术体系。在他身上,我学到了高超的手术技术,也体会到了敢打敢拼的血性和以病患优先的人文关怀。在刘老师的指导下,我在肝胆外科临床和科研领域刻苦钻研,锐意进取,精益求精。
开腹转微创,腹腔镜时代锐意创新
2004年至今,我从一名住院医师逐渐成长为腹腔镜肝胆胰手术团队的核心骨干。近二十载的日日夜夜,我对腹腔镜肝胆胰手术的学习和钻研从未懈怠。在黄志强院士“敢开别人不敢开的刀,敢治别人治不了的病”的精神引领下,以解放军总医院所构建的完备腹腔镜手术平台为依托,我在刘荣教授的指导下完成了一系列腹腔镜肝切除手术的技术创新,从而不断拓宽肝胆胰外科手术应用腹腔镜开展的适应范围,其中腹腔镜下解剖性左半肝切除、复发性肝癌的腹腔镜下再切除、完全腹腔镜下肝右三叶切除、经脐单孔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后腹膜腔镜肝脏部分切除等术式的开展均为当年国内外首次报道。这样一个奋发进取的团队塑造了敢于创新的我,1000余例腹腔镜肝胆胰复杂手术见证了我的成长,而每一台手术的顺利完成都代表着点燃了一位患者、一个家庭的希望。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曾经一个透露出期待和无助的眼神,那眼神来自一位河北张家口的聋哑老人,他没有伴侣和子女,是在他侄女陪同下来到我的门诊。核磁共振显示老人肝内有一个巨大的血管瘤,被各种重要的管道包绕,而且凝血功能也出现了异常,需要尽快进行手术切除。由于老人的情况特殊,手术难度较大,跑了多家大医院,都没有医生愿意冒险为他进行手术。尽管老人无法言语,但是他几个简单的手势和急切地眼神流露出对健康的渴望和对我的期盼。我迅速权衡了一下利弊,如果我畏难不前,就可能使他错过手术治疗的最后时机,但如果手术成功,患者就可以健康地安享晚年。因此我决定放下顾虑,决心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为了能和患者更加贴近地沟通从而解除患者对于手术的焦虑和紧张情绪,我突击学习了相关的手语课程。术前谈话期间,我用比较笨拙的手语和简单的文字图画向他直观地阐释了手术的必要性和可能造成的风险。我带领手术团队进行了缜密的讨论、设计了最严谨的手术方案,经过艰难且稳重操作,最终有惊无险地成功将这枚“定时炸弹”从患者的体内移除。时至今日,这样的巨大肝血管瘤切除可能对我而言已经算是常规手术,然而这位聋哑老人就诊时期盼的眼神和出院时的感激之情我依然历历在目,也正是这样的成就感一直激励我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
“独行快,众行远”,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我们除了不断提高个人腹腔镜肝胆胰手术技术,还一直致力于微创技术的推广应用。2009年,在刘荣教授带领下,我们完成国内外首例单孔腹腔镜左外叶切除术,2012年在国内外率先报道了结直肠癌合并同时性肝转移的腹腔镜同期切除技术。我基于长期的腹腔微创手术经验,从腹腔镜微创化治疗在临床应用的实际需求出发,及时把握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先后主持并完成包括北京市科技新星课题《腹腔镜在胰腺癌外科治疗中的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首都特色-结直肠癌合并同时性肝转移的手术方案研究》和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十大疾病科技成果推广-肝癌微创切除技术的推广应用》等多项课题,对于腹腔镜手术系统安全性和微创化治疗从技术创新到推广应用的可行性等进行充分论证。为促进肝胆胰腹腔镜技术在国内外的交流发展,我致力于推广微创化治疗研究成果。我们团队建立了原卫生部和中华医学会两个腹腔镜培训基地,为各级医院培养了大批腹腔镜肝胆胰手术人才。除此之外,我还推动了国产创新高端医用系统及微创手术器械应用示范,并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我还参与定制《腹腔镜肝胆胰手术指南》、《腹腔镜肝脏切除手术操作指南》、《腹腔镜肝切除术操作指南》和《结直肠癌肝转移腹腔镜一期联合切除专家共识》,为腹腔镜肝胆胰手术在全国的进一步推广和规范贡献出了自己一份力量。
微创新浪潮,机器人时代引领前沿
随着智能化手术设备的飞速发展,手术机器人技术孕育而生,机器人手术系统打破了传统手术的局限,能够开展更精准、更清晰、更微创并集眼、手、脚、脑及人工智能于一体的外科手术,国际上主流的手术机器人系统是美国Intuitive Surgical公司与IBM、麻省理工学院和Heartport公司联合开发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早期手术机器人主要用于开展了一些比较简单的腹腔手术,但并没有表现出比腹腔镜手术更明显的优势,而肝胆胰外科手术因其操作难度大,术中情况复杂多变,术后并发症凶险等原因,在肝胆胰外科领域手术机器人推广应用较为迟缓。我们团队经过深度的探索研究,不断论证优化适应国人体型特征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实施方案,通过调整穿刺孔布局,规划不同部位肝脏手术的操作流程,反复推演术中遇到的问题的解决预案等多种方法,最终制定出一套适应于国人的达芬奇机器人肝胆胰手术实施方案。尤其是在肝脏尾状叶、肝右后叶等部位的肝脏切除手术中,充分发挥机器人系统操作臂灵活,暴露术野清晰和人员配合锲合度高等多项优势。作为团队的核心成员,我独立完成机器人肝胆胰辅助手术1000余台,机器人肝切除手术量居国内外首位。这1000余台手术的背后是我对机器人手术从初学时紧张到熟练掌握时欣喜的努力付出,也是我对机器人手术从熟用其技到创其新艺的破茧重生。
机器人手术系统硬件设备的更新完善以及操作技术的逐渐成熟也重新定义了一些传统的复杂手术。记得那是2018年的春天,有一位来自河北保定人民教师来到我的门诊就诊,他的病情十分复杂,结合他的病历资料可以诊断为肝右叶巨大肝癌侵及肝左内叶并右肝静脉癌栓,仅仅剩下左外叶一小块肝脏为幸免之地。在这之前他辗转多家医院,接诊的医生均给他下达了无法手术的“最后通牒”。我经过反复研究和与患者及家属的不断沟通,最终我们决定对患者进行机器人联合肝脏离断及门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手术)。ALPPS手术是近期肝脏外科的一项新兴的技术及理念。手术分为两期,一期手术将有占位侵犯的肝脏与正常肝脏离断并结扎患侧门静脉,待健侧肝脏长到足够体积后,行二期手术彻底切除患侧肝脏,该术式为肿瘤侵犯范围大、预计切除后剩余肝脏体积不足的肝占位患者提供了手术根治的机会。但是因其手术创伤大、难度高等原因,当时在国内少有开展,而机器人ALPPS手术更是国内外均无报道。我在综合考虑患者病情后,认为机器人手术在减少患者损伤和提高操作精细度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经过了间隔12天,前后两期共6.8个小时艰苦努力,最终成功地完成这台国际首例机器人ALPPS手术。手术后1个月,这位教师就顺利地重返讲台。经过后续治疗,如今五年过去了,这位人民教师依然健在,他的学生和同事都认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奇迹。我的学生后来曾问我:“老师,您当时做首例机器人ALPPS手术心里有底吗?”我告诉他:“外科医生的每一次技术突破都从死神手中把患者的生命往回拉一分。如果是对患者有利的,那么适当的冒险就是值得的。”
本着“敢为天下先,患者最优先”的精神,我主刀完成了国内首例机器人儿童右半肝切除术等一系列机器人肝脏手术;对比分析了国内外最大宗肝脏巨大血管瘤、大肝癌等切除方法,验证了微创手术的安全性。参与制定了国际专家共识International experts consensus guidelines on robotic liverresection 2023版和2018版两部、《机器人肝胆胰手术操作指南》和《结直肠癌肝转移腹腔镜、机器人同期联合切除技术指南》,在机器人微创手术的新方法、新思路和新困难等方面与多层次医疗中心深入推演论证,为全国多家单位开展该领域的手术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辉煌成过往,砥砺自我完成再超越
我作为解放军总医院肝胆胰外科医学部团队骨干,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等奖项,并被评为北京市科技新星、原总后勤部科技新星、解放军总医院“百名新秀”培育对象。老子云:“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过去的荣誉不止代表着取得的成绩,更应是我未来再次腾飞的基石。作为外科医生,我清醒地认识到,外科手术是一把“双刃剑”,决定哪些病人需要手术,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同样重要,“刀”要收放自如。通过多年临床实践工作和查阅大量文献,我深深体会到,提高胆胰恶性肿瘤的整体治疗效果,仅仅依靠外科手术是远远不够的,肿瘤治疗是全流程、多维度、多学科协同的系统性工程。我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相当数量的肝癌病人存在微血管浸润(MVI),而MVI是导致早期复发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由于MVI的诊断依赖于术后病理,难以从术前检查中准确诊断。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聚焦MVI术前的精准预测。我与我的团队通过长期的临床研究,计划将肝癌微血管侵犯术前评估的影像分析与深度学习技术相结合,建立能于治疗前进行个体化、精确化预测肝癌患者MVI发生模型,为MVI的诊断和预测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有助于肝癌患者的临床治疗决策,也为后期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重要参考。
“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最初看见“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这句话时,我刚刚穿上这一身白衣,二十余载岁月流转,韶华不再,但我救死扶伤的初心不改,姓军为民的底色未变。我将时刻怀着治愈之决心、帮助之使命、安慰之情怀,继续走好脚下这条漫漫行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