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伦敦皇家自由医院:多学科协作下的肝胆胰及肝脏移植外科的新视界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6日

2021获奖者-王  超-国家肝移植质控中心-伦敦皇家自由医院10.jpg

        大家好,我是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的王超医生。我有幸获得了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树森·兰娟院士人才基金的支持,于2025年夏天前往伦敦皇家自由医院,开启为期三个月的研修学习。在这里,我深入学习了肝胆胰疾病的外科手术、微创与机器人技术,肝脏移植技术以及多学科团队(MDT)模式,也体会到中英医疗理念的差异与共通。

一. 出访背景介绍

皇家自由医院


        皇家自由医院始建于 1828年,由William  Marsden医生创立,致力于免费救治贫困患者。1974 年迁至现址 Hampstead,并于1978 年由女王正式揭幕 。作为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医学院的教学医院,并为 UCL Partners 学术健康科学中心的创始成员之一,皇家自由医院每年收治约 70 万患者,床位超过 800 张。

        医院在肝病与移植领域历史深厚,被誉为“肝病学之母”的Sheila Sherlock女爵士教授于20世纪50年代初创立了肝脏科,肝脏中心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皇家自由医院是伦敦仅有的两家拥有肝脏移植和肝胆胰 (HPB) 的科室之一,也是治疗肝脏和胰腺肿瘤的指定癌症中心。其自成立 50 多年以来一直是全球领先的肝病诊治中心之一,诞生多项肝胆胰相关的医学成果。


二. 出访情况

        本人于2025年6月1日至2025年8月31日期间至皇家自由医院研修学习。通过在皇家自由医院的研修,系统提升肝胆胰专科疾病的外科手术与微创治疗技术水平,掌握复杂肝胆胰疾病的治疗,学习肝胆胰疾病的手术策略,并进一步掌握机器人及腹腔镜等微创手术技术,深入学习肝胆胰疾病的MDT诊疗模式,优化围手术期管理。同时,参与临床科研工作,提升科研能力与学术交流经验,为回国后在肝胆胰疾病诊疗及学科建设方面注入新动力,推动国内外学术合作。

        皇家自由医院的肝胆胰专科团队由约50名顾问级专家组成,涵盖肝胆胰外科、肿瘤学、放射学、介入治疗等多领域,形成医院内最完整的肝胆胰专科体系。其中肝胆胰机器人辅助手术已全面普及,显著缩短肝胆胰手术的术后住院时间。与许多使用腹腔镜为主的医院相比,皇家自由医院同时配备机器人和腹腔镜双轨技术,这种“双法”策略不仅适用症更广,还减少了手术的创伤性。围手术期ERAS团队同步介入,系统梳理围手术期管理路径,使各阶段衔接紧密、患者康复更快,胜过其他仅依赖传统复苏方案的中心。

        作为英国七大肝脏移植中心之一,Royal Free 年移植手术量稳居全国前列,术后一年存活率高达 94%,五年存活率达 86%。评估与排期窗口仅 2–4 周,借助覆盖北伦敦的外展门诊,几乎无缝对接患者。这一流程比很多医院要更快速与顺畅,其专属的 LCCU(肝危重症监护室)更是英国最早建立之一,超过 60 年经验积累,特别擅长处理术后并发症与急慢性肝衰患者。与那些移植数量少、床位紧张、术后监护资源有限的医院相比,皇家自由医院的这一体系意味着更高的生命保障与应急响应能力。

        皇家自由医院坐落于伦敦北部 Hampstead 高地(邮编 NW3 2QG),地处 Rosslyn Hill 与 Pond Street 交汇处,周边环抱着广袤的 Hampstead Heath 公园。医院现址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地势略高,基本位于山顶,可俯瞰伦敦城市景致,环境宁静、绿意浓郁。每天去医院要先进行一个爬坡,经过一个公园,到达医院。皇家自由医院主楼采用典型的“十字塔楼”形态,结合“核型(nucleus)”布局设计,每层楼面围绕中央主走廊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辐射,形成明确的四象限病区,简称E/S/W/N区。十字结构使病区自然通风良好,单元排列使多数病房沿外墙布置,获得充足的自然采光,尤其适合术后康复和心理恢复。体现了医院追求自然采光、空气流通与模块化管理的建筑理念,既利于医疗运作优化,也提升了患者及医护人员的使用体验。

2021获奖者-王 超-国家肝移植质控中心-伦敦皇家自由医院3.jpg

夜幕下的皇家自由医院


        我的导师Giuseppe Kito Fusai教授是皇家自由医院HPB/肝脏移植服务主任,同时担任外科顾问,专注于肝胆胰肿瘤的外科治疗,尤其擅长肝癌、胆管癌及胰腺癌的手术管理。他在复杂肝胆胰手术、微创治疗及胆管重建领域经验丰富,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研究,推动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应用。作为欧洲肝胆胰协会(E-AHPBA)及英国外科医师学会(RCS)成员,他在该领域发表了大量高水平SCI论文,并多次受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进行专题演讲。

(一)就诊流程

        在医院的就诊流程中,HPB专科医生(HPB Consultant Surgeon)是最重要的。患者通常由 GP(全科医生) 或 PA(Physician Associate) 发现异常,PA 负责问诊、体检、初步血液及肝功能检查,并通过 NHS e‑Referral 系统转诊至医院HPB专科门诊。专科PA与临床护士专家(CNS/clinical specialist Nurse) 一起安排专科检查检验,得到结果后会安排与HPB专科医生门诊会面评估与进一步检查。我所跟的教授每周门诊都会与20-25名左右的病人进行会面并提供相应的诊疗方案。如果需要手术或者进一步检查,那么会由同在门诊的CSN安排预约时间。门诊就诊体验更像是一次座谈会,病人已经对自己的病情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专科医生和临床护士专家一起交代病情和讨论,聊天过程中非常注重对病人的人文关怀。最后如果病人接受了住院或者只是开药等处理都会给GP写一封邮件,outpatient letter to GP,这样GP就知道这次门诊会面的结果,并可以指导后续的治疗。所以在整个NHS系统中门诊就诊是病人整个就医过程中的一环,该系统有一个完整的诊疗系统持续追踪和随访病人病情。

        如果门诊评估需要MDT,那么所有影像与检验结果由MDT协调员组织在每周的多学科团队(HPB MDT)会议中讨论,参与者包括 HPB 顾问外科医生、肝病学家(Hepatologist)、肿瘤科医生(Oncologist)、放射肿瘤学专家(Clinical Oncologist)、介入放射科医生(Interventional Radiologist)等。HPB 顾问外科医生会决定每位患者的治疗方案,同时其余专家也会给出详细的围绕治疗方案的围手术期管理、辅助治疗及随访计划。皇家自由医院的肝胆胰专科每周会举行5次MDT,分别为HCC clinic,HCC/NET MDT,cancer MDT,benign MDT,transplant MDT。除此之外,住院病人和随访病人如有需要,也会进行MDT,在皇家自由医院MDT的开展是十分频繁的,HPB的相关疾病都会进行MDT。

(二)手术流程

           医院的肝胆胰外科自2018年起正式开展 ERAS,加速患者术后恢复,至今已形成一套成熟的ERAS体系,贯穿病人的整个手术术前、术中和术后。

2021获奖者-王 超-国家肝移植质控中心-伦敦皇家自由医院4.jpg

皇家自由医院肝胆胰外科手术室


1.术前准备

        营养优化与术前教育:PA、CNS、营养师和康复团队共同执行术前预康复计划,包括营养强化、心理支持、物理功能准备等。为患者提供术前教育,对 ERAS方案进行详细说明。鼓励术前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饮料、缩短术前禁食期,避免传统术前肠道清理 。

        HPB外科顾问及团队医生会完成围手术期检查(如麻醉评估、心肺功能评估)。

2.术中管理

        手术当天,由 HPB专科医生主刀,团队协作完成手术,手术多采用腹腔镜或机器人,减小创伤,减少放置引流。麻醉师使用短效药,控制液体输入,保持低中央静脉压,减少术中出血。

3.术后恢复

        术后管理会以非阿片类药物为主,切口附近植入止痛装置,针对疼痛合理使用镇痛泵,并提倡尽早运动,包括床上、椅上起坐和下床活动。医生会尽早移除导尿管、引流管及减少输液。患者术后24小时即可开始口服或经肠营养,确保早期营养需求 。

        患者术后恢复出院时,PA和CNS会共同撰写出院总结,安排社区转介与复查计划。出院后,CNS联系 GP 跟进,同时 PA 和 CNS 跟进血液检测和影像检查安排。根据复查结果HPB 顾问根据病情制定后续策略,如辅助手术、化疗或其他介入治疗。

        皇家自由医院总共配备有16间手术室,包括第九间为专用的肝脏移植手术室、急诊手术室、第十三间为专门的机器人手术室和其他专科室等,每种手术类型都有固定的安排时间与专业的人员配备 。每间手术室均设独立的无菌区、器械区与专门的洗手区域,所以虽然只有16间手术室,但是整个手术室面积非常大。手术室肝胆胰手术的器械十分完备,包括汤普森腹部牵开器,Thunderbeat(一种类似于超声刀的器械),可连发的钛夹,滴水双极,氩气刀等,极大的提高了手术的效率和手术的安全性。配合的洗手护士和麻醉医生都接受过肝胆胰专科的训练,对手术的进程和步骤有详细的了解,所以在肝胆胰外科的相关手术过程中配合非常好。同时医院的肝胆胰外科机器人手术也十分成熟,可以开展所有的肝胆胰相关手术,包括胆囊切除、肝脏切除和胰体尾切除术等等,而且每周有3天机器人手术室是专门安排肝胆胰外科的手术,对肝胆胰病人术后的ERAS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021获奖者-王 超-国家肝移植质控中心-伦敦皇家自由医院5.jpg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中


(三)教学和科研

2021获奖者-王 超-国家肝移植质控中心-伦敦皇家自由医院6.png

肝胆胰外科定期举行学术沙龙


        皇家自由医院也有UCL教学楼校区,该校区是UCL医学院的三个核心教学临床校区之一,与医院共处于一栋现代化大楼内。校园沿承与皇家自由医学院合并,成为 UCL 的重要临床教学与研究基地。学校校区紧贴医院,使学生和进修医师能无缝参与病房查房、手术观摩、MDT 讨论及技能训练。

2021获奖者-王 超-国家肝移植质控中心-伦敦皇家自由医院7.jpg

UCL的皇家自由校区


        UCL的UCL Institute of Immunity & Transplantation(IIT)是 UCL 与 Royal Free London NHS Foundation Trust 及 Royal Free Charity 合作创建的国际免疫研究中心,该建筑称为Pears building,以推动将免疫学研究快速转化为临床疗法为目标,重点针对癌症、慢性感染、自身免疫病及器官移植中的耐受问题开展研究和临床试验,免疫移植研究所和医院也紧密相邻,为基础和临床的转化提供了优质支撑,是连接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重要桥梁。通过紧密的医校融合,使实验室与临床实践真正无缝对接。在肝脏移植的免疫方面, IIT与科室肝脏移植团队合作,探讨NK细胞、T、B细胞在器官排斥及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推动免疫耐受的研究,目标减少长期免疫抑制剂依赖并提高移植耐受率。在该建筑中,患者不仅可参与临床试验,还可获得临时住宿便利。Pears Building还设有公共咖啡厅与社区互动区,方便公众参与研究传播和公众教育。

2021获奖者-王 超-国家肝移植质控中心-伦敦皇家自由医院8.jpg

UCL的实验楼


三. 取得的直接工作成果

        在医院和科室里,我与Fusai教授建立了紧密联系,实际参与了多个机器人辅助手术项目,在团队的协助下在Da Vinci Xi系统下进行肝胆胰手术观摩与辅助手术;我还参与HPB MDT,分享ERAS路径实施情况,并与顾问团队讨论如何结合机器人技术优化围手术期管理。回国后,我计划分享皇家自由医院的肝胆胰外科的先进医疗理念并应用至临床,包括在临床工作中以及在科室的学术报告中分享相关内容;将先进的机器人HPB手术标准流程(围手术期准备、术中机器人定位与ERAS路径)引入科室,并邀请导师参加线上ERAS优化研讨,逐步推进科室HPB科室的机器人+ERAS集成技术推广与培训,同时开展机器人手术的相关临床研究。


四. 延伸的潜在影响和成效

        首先,ERAS理念的全面推广不仅能够缩短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可通过数据积累形成循证证据,为不同病种和手术类型建立可复制的临床路径。

        其次,推动肝胆胰疾病诊疗的标准化与流程化,能够提升整体医疗同质化水平。通过借鉴皇家自由医院的ERAS路径、MDT模式和机器人辅助手术经验,并结合本地患者特征,建立标准化的诊疗体系,可显著提高临床决策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第三,加强国际协作,尤其是多中心临床研究合作,将有效提升我国在肝胆胰疾病领域的国际学术地位。通过与国际中心开展前瞻性临床试验、真实世界研究和队列随访,不仅可以加快新理念、新技术的本地转化,还能为我国患者提供更多创新治疗机会。同时,国际合作能够促进双向人才交流与科研成果共享,推动国内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高水平研究,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借助多中心数据库建设和共享机制,还可实现大样本数据分析,为精准医学与个体化治疗提供有力支撑。

        最后,在青年医生培养方面,将ERAS理念、标准化流程和国际前沿研究成果纳入培训体系,可全面提升青年医生的学术视野与临床思维模式。通过定期的学术沙龙、病例讨论会及多中心联合教学,青年医生能够在实际案例中学习跨学科协作、循证决策与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理念。

2021获奖者-王 超-国家肝移植质控中心-伦敦皇家自由医院9.jpg

与Fusai教授合照


五. 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来自中国的肝胆胰外科医生,在英国皇家自由医院的学习和观摩让我深刻体会到,当前中英医疗差距并不在单纯的技术水平,而更多体现在医疗系统的完善程度以及理念上的差异。以肝胆胰外科为例,我发现英国医生在手术方式方面并没有显著领先于中国,甚至在某些新型器械或设备的应用上,中国部分中心也具备同等水平。然而,英国麻醉管理、围手术期处理、医疗体系中完善的流程化管理、紧密的多学科合作以及对数据共享与持续改进的高度重视,却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的关键。

        在英国,ERAS理念几乎贯穿于每一个手术患者的诊疗过程中。从术前的营养干预、心理评估,到术中的微创化操作和麻醉管理,再到术后的早期下床活动和快速康复,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标准化路径。更重要的是,这些流程并非某个医生个人的经验总结,而是建立在全国范围内的数据分析、临床研究及指南制定基础之上。通过系统化的数据收集与共享,他们能够不断优化既有路径,将最佳循证证据落实到每一位患者的诊疗中。这种流程与理念上的领先,使得英国在整体疗效和患者体验上具有显著优势。

        多学科讨论(MDT)的普及是我感受最深的另一环节。在皇家自由医院,几乎所有肝胆胰疾病的患者,尤其是肿瘤和移植病例,都必须经过MDT讨论。外科医生、肝病学家、肿瘤科医生、放射科及介入科专家等会共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这样不仅确保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全面性,也使患者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整合性的治疗路径。与国内部分医院相比,英国的MDT更加制度化、常态化,会议频率高、参与学科广,且所有决定均会被详细记录并纳入病程管理,这对临床研究的数据积累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这一过程,我更加认识到临床指南和临床研究在推动学科发展的核心作用。英国之所以能够形成完善的流程和理念,正是因为长期以来高度重视临床研究,将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转化为科学研究课题,并通过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试验加以验证。其研究成果随后反哺到指南与流程中,形成一个良性的闭环。这种模式保证了诊疗不仅仅依赖于专家个人经验,而是建立在集体智慧和循证医学的基础之上。相比之下,中国在临床研究和指南制定方面仍需加强,尤其是如何实现多中心合作与数据共享,避免各自为政。

        在这一段难忘的海外研修旅程中,我深知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团队和前辈的支持。首先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徐骁教授,他不仅在专业上给予我悉心指导,更在学术道路和人生方向上不断鼓励与指引,使我有勇气和信心走出国门、开拓视野。同时,我由衷感谢郑树森院士的关怀与支持,以及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树森·兰娟院士人才基金对本次研修项目的资助与帮助,每一份鼓励与支持都让我倍感温暖,也让我更加坚定了未来要将所学所见化为行动。

        总而言之,此次在英国的经历让我更加坚信,中国肝胆胰外科的未来发展方向,不仅是追求单台手术的高难度与精细化,更要注重系统性建设。通过推广标准化流程、完善数据共享机制、加强临床研究与指南制定,我们完全有机会在全球范围内发挥更大影响力。真正的差距并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是否能够建立起先进的理念和系统,将零散的经验转化为可持续推广的模式。这才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