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审专家登录|被提名人登录

首页  >  新闻中心  >   树兰动态

推动中国医学学科的

发展和人才培育

联系我们contact

0571-87231858

欢迎致电树兰基金

树兰动态

树兰基金两位理事长出席第三届CCID杭州论坛

2016-04-13

       2016年4月9日,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2016年CCID杭州论坛隆重召开。会议由树兰基金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李兰娟主持。此次论坛由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主办,本基金和浙大一院、浙江省传染病重点实验室共同协办。

        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陈竺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杨卫院士、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教授及国家教育部、科技部、卫计委、中国工程院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出席了本次会议。树兰基金理事长、中心主任、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院士;树兰基金理事长、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原浙大一院院长郑树森院士;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程京院士;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心副主任、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徐建国院士;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香港大学新发传染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袁国勇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高福院士;中国工程院侯云德院士、杨胜利院士、巴德年院士、沈倍奋院士;法国巴斯德所所长Christian Brechót教授;《GUT》主编Emad El-Omar教授;共计13位院士以及中心各家联合单位逾100位PI出席了此次论坛。此外,会议还吸引了上百位感染性领域的科研工作人员及学生慕名参加。

吴朝晖校长:“一带一路”,协同发展

        开幕式上,首先由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致欢迎词,对来自海内外参会的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浙江大学发展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自2012年成立以来,协同清华大学、香港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承担了一系列的重大攻关项目,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救治和预控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理论突破和技术创新,为国家医疗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浙江大学高度重视推进协同创新工作,大力培育国家、省、学校三级协同创新中心,发起了“一带一路”合作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都取得了积极进展。本次论坛具有很强的引领性和前瞻性,既契合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建设健康中国的新目标,又能体现基础和临床一体化的发展国家新趋势。浙江大学将会在人事、财务、资源等方面持续给予协同创新中心关心和支持,使之真正建设成为感染性疾病诊治领域“产学研用”联盟和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感染性疾病诊治学术高地、创新中心和高水平研发基地。

陈竺院士:科技支撑,共筑健康中国梦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陈竺院士作重要讲话,讲话中提到感染性疾病长期威胁人类健康,目前仍然是我们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部署了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攻克这些难题既需要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相结合,也需要科研创新与管理创新相结合,需要医学科技和卫生政策乃至产业研发相结合,需要在国家层面整合卫生计生、农业以及外交等相关部门的联防联控机制。李兰娟院士带领了一支卓越的研究团队,紧密围绕我国急需解决的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有效救治和防控的重大问题,产出一批重大的标志性成果,使我国感染性疾病诊治水平达到世界一流。最后希望协同创新中心未来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培养会聚更多领军人才,促进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向上下游延展,助力供给侧的结构改革,在精准医学和转化研究领域探索出更多的可供扶持推广的经验和模式。中心要发挥顶层设计优势、团队协同优势、学科交叉优势、管理创新优势,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再接再励,争取在“十三五”期间取得更大成功,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感染性疾病防控能力,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再立新功。

法国巴斯德研究所所长Christian Brechót:全球化和大健康

        法国巴斯德研究所所长Christian Brechót教授做了关于全球化和大健康理念的报告。他分别从微生物研究、感染病的治疗和网络诊断、肝病研究及微生态多方面介绍巴斯德所近几年的研究方向及突破重点。他表示希望跟CCID能够共同开展学生的互换和交流的合作,进一步帮助人才的发展,能够促进科学家的流动性,尤其是在全球的巴斯德所庞大的网络当中的流动性,从而为我们全球卫生事业去贡献他们自己的力量。Christian Brechót教授还提到去年非洲地区埃博拉疫情抗击过程中,充分发挥协作机制,提供资源合作,共同研究,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典范。他希望把微生态和非传染性疾病联系起来,在这个领域进行深度合作,和CCID开展有效的紧密合作。

李兰娟院士:中心成果显丰硕,协同共创攀高峰

        中心主任李兰娟院士做了中心2015年度工作报告。报告中李院士全面汇报了中心2015年的工作进展,包括制度创新、资源整合、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引进、研究生培养、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工作,以及取得的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中心PI郑树森院士和李兰娟院士共同领衔的“终末期肝病综合诊治创新团队”项目获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一等奖;中心PI尚红教授和清华大学张林琦等协同完成的“我国艾滋病新流行形势下的综合防控策略及应用研究”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心主任李兰娟院士主持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治研究的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项目获得了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中心PI舒跃龙等完成的“人感染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的发现及其病原学研究”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李兰娟院士领衔的“国家数字卫生关键技术和区域示范应用研究”项目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等。李院士还介绍了中心发展规划和近中期目标。 

        在良好协同模式下,中心科学研究取得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埃博拉肆虐之时,中国CDC与浙江大学协同攻关,组团支援西非抗击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高福团队从分子水平阐释了一种新的病毒膜融合激发机制,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Cell发表,该研究为抗病毒药物设计提供了新靶点;中心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为攻克重症肝病高病死率的国际性医学难题,充分发挥基础医学研究与临床研究、转化紧密结合,内科学与外科学无缝连接的优势;在乙型肝炎发病机制、感染微生态、人工肝研究与开发、肝移植基础与临床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和技术突破,显著降低重症肝病患者的病死率,提升了我国肝病研究的国际学术地位。

        2015年中心发表SCI论文合计441篇,专利40余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两项,其他奖项45项,承担项目数100余项,新增科研经费1.2亿元,远远超出2015年发展规划目标。在人才培养方面,高水平创新人才脱颖而出,中国CDC舒跃龙教授成功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浙江大学王书崎教授、曾浔博士均入选中国“青年千人”计划;中心PI陈伟教授、秦楠博士荣获2015“树兰医学青年奖”。在学生培养方面,中心扩大模式,创新研究生培养,增设研究生感染病领域课程新体系,导师资格互认,双导师制联合培养,已有7位优秀博士生互派成功。

        此次会议以“感染与免疫:从基础到临床(Infection and immunity: from bench to bedside)”为主题,分为感染与免疫研究分论坛、病原和分子诊断研究分论坛、感染发病机制与治疗基础研究分论坛和感染监测与预防研究分论坛四个分论坛,围绕感染性疾病病原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病机制、诊断、治疗与预警预测等开展广泛与深入的学术交流,共有46位专家作专题讲座。

        CCID论坛的成功举办,为探索感染性疾病诊治研究前沿学术问题、推动该领域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一个高端的学术交流平台。中心汇聚了全国感染性疾病诊治的主要学术力量,并已经建立良好的协同机制、进行充分的资源整合,形成了良性互动,运转流畅。中心将继续总结成功经验,保持持续发展势头,为全国乃至全球感染病诊治做出更大贡献。